有人問我:“看了你的文章,你把洋人貶得一文不值,如果洋人真的那麼差也不至於有今天的成就“。這是一個很有趣的話題。其實,我的版面主題是中醫,在醫學方面洋人的確有不足的地方,但是平心而論,洋人也有諸多優點,我現在要講的是他們其中一個優點:數字的管理能力。
數字的管理能力是指對數字掌握、收集、運用及要求精準的能力。這種能力很適合發展工業技術及商業,請注意這裡說是發 展“技術“,不是”科學“。而中國人一向對數字是馬馬虎虎,所以胡適寫了一篇文章叫”差不多先生“,就是諷刺中國人這種毛病。數字管理能力對發展技術有多 重要呢?比如說:要設計一部太空梭,如果,上面零件都是公制的話,只要有一個零件弄錯,用了英制,那麼後果不堪設想。一般人用2.54公分 (centimeter)來代1英寸,1/4英寸就是6.3498公釐(millimeter)。如果設計上該用6.3498公釐,而工程師說 6.3500公釐”差不多“嘛,只差0.0002公釐,即0.2微米(micrometer),一部太空梭就這麼崩了。當年挑戰者 (Challenger)號太空梭就是因為一個圈性防漏橡膠(O-ring)出現公制英制的誤差,發射升空才73秒,這個橡膠脫落,漏油爆炸(見英文版維 基百科:Space Shuttle Challenger Disaster)。另一個例子,半導體元件製造,其中有一步叫做光罩對準,目的是讓一層電路跟另一層電路可以結合,現在工業界光罩對準的精準度必須做到 數十奈米(nanometer)之內,因為元件線路寬往往只有數十到數百奈米。而現在主力生產線是十二英寸晶片,精準度如果五十奈米的話,相當於晶片直徑 的六百萬分之一。如此精密的機器,一定要對數字要求極高才能做到,因為機器裡面每一個零件都會影響對準結果,相對半導體製造用的機器也就非常昂貴。工業化 生產要求一致化、標準化,失之毫厘,差之千里,這時數字的管理能力就非常的重要。
由於工商業社會的影響,人們對數字就非常的敏感。小孩在學校考了99分,回來罵一頓,因為小孩可能以後因為一分的差 距考不上學校;辦公室同事薪水比自己每個月多100,不爽,因為這個同事能力沒比自己強薪水還比較多;老人家量血壓,結果量到收縮壓131,緊張了,因為 醫生說收縮壓超過130會有心臟病、腦溢血的危險。諸如此類的事,時時有,處處有,好像一個人生下來就是為數字而活的,生存就是為了追求某個數字。這種凡 事講求數字的作風也用到醫學上,正如上面提到的一個例子,西醫鼓勵老人家多量血壓,並且還給一個數字,如果量到超過這個數字,就要小心了。最後弄到很多老 人家,每天小心謹慎地量血壓,生怕今天血壓過高,明天就要心臟病、腦溢血發作了。但是這樣真的對嗎?我們來仔細地想想這個問題。
其實醫學數字是一個工業化下的產物。怎麼說呢?比如說,你送一部電器去修,當你留心注意技術人員如何修電器時,你會 發現技術人員不外乎是測電器裡電路板上各節點的電壓、電阻、電流。當某點的數字跟正常值不符時,就表示這點可能有問題,技術人員再進一步處理其中的問題, 大多處理的方式都是換新的零件。而西醫的想法也是如此,在檢查病人身體的時候,就用一些“科學“研究出來的數字來測知病人是否有病。像上面提到的高血壓, 之前西醫做了一些研究,發現血壓跟心臟病及腦溢血有關係,所以之後就反過來用血壓來測病人是否有心臟病及腦溢血的危險。聽起來很有道理,可是這種概念完全 是錯的。原因有二:
1. 人是活體,所以,各種數字每天在變;而且人的身體不是像機器一樣單純,沒有所謂的絕對臨界值。一個電路有可能因為電壓低於特定值就停止工作,但是人不會因 為某個數字過高過低就發病。這麼說好了,如果正常血壓值訂在130,有個人連續幾次測都是135,這種血壓會不會有心臟病及腦溢血的危險?西醫只能說有可 能,然後提出一堆的數字跟你說血壓長期維持在135,發心臟病及腦溢血的機率是百分之XX這種說法。這種說法看來很”科學“,其實一點用都沒有。因為他們 是在間接告訴你他們不知道發病原因,如果血壓完全對應發心臟病及腦溢血的話粫?amp;rdquo;機率“一說,就只會有一個數字:100%。2. 機器是人類設計發明的,所以,人類可以完全掌握機器的各種數字,運用這些數字去檢測機器。但是,人類本身是自然演進來,西醫都還沒完全搞清楚身體裡面很多 運作,就妄加設立一些數字,可靠嗎?
其實最可怕的不是這個數字,是這些數字背後的問題。我以前在一個實驗室工作,實驗室的安全向來受到重視,工作單位都 怕出事,所以實驗室裡有很多的安全規定,這些規定有兩大特點:1. 比政府規定更嚴,比如政府如果規定某某容器最多只能裝多少廢液,實驗室的安全人員就會訂得更少;2. 實驗室的安全人員訂立安全規則常常用所謂“一刀切“的方式,在最保守的狀況下維護安全。看起來他們很關心使用者嘛,其實不是,他們更關心自己。因為細讀這 些安全人員訂的規則,他們為的就是不出事,不出事為什麼,不想擔責任。這些醫學數字發明之後,醫學教育就慢慢轉型了。以前西醫學院會教醫生如何腹診觸診及 一些簡單的問症。但曾幾何時西醫一切都以數字為主,為何?因為辨症事實上不容易學,很多時候會弄錯,尤其是遇到頭腦不清楚的人(讀醫學院的人真的都是精英 嗎),看錯了就會有醫療糾紛,在美國醫療訴訟是很麻煩的事。數字容易掌握,有個標準,而且看起來比較”科學“,在法庭上不易被駁倒,漸漸地就變主流。所以 各位看官,你們說醫學數字是在加強醫療品質呢?還是在保護醫生呢?
那麼,只用數字看病有什麼問題呢?最大的問題在於只看數字,不看症,誤診率更高。在我之前學醫的診所,有一個病人喝 中藥排毒,正好當時去驗血,結果西醫說他的尿毒指數過高,要洗腎。通常需要洗腎的病人都會有一些症狀像是噁心、嘔吐、食欲不振、頭暈、無尿等,這個病人一 個都沒有。西醫只看指數就要求洗腎,原因不外:金錢作祟,洗腎增加醫院收入;保護自己,西醫自己也搞不清楚不洗腎後果為何,保險起見,叫病人洗腎。反正痛 苦的是病人,又不是自己,又可以推卸責任。
另一個問題是設立了這些數字,就等於設立了一個標準。但是吊詭的是這把尺:1.不在醫生手上,因為醫藥分家,再加上 現代的藥學及醫療器材太複雜了,醫生本身對藥及器材了解有限;2. 也不在病人手上,醫生都了解不多了,何況是病人呢?這把尺是在藥廠或醫療器材公司的手上。藥廠跟醫療器材公司隨時可以花錢找御用學者做些數據改變標準來推 銷他們的產品,君不見各種指數標準隨時在改,這意味著什麼呢?
第三大問題就是不懂醫學的病人變成了數字的奴隸。我前幾篇文章提到了一個洗腎的病人要求我停止給湯藥,原因是湯藥增 加身體水分,問他怎麼知道的?他說喝完藥隔天去洗腎抽水的時候,抽的水多出2000CC,西醫說這樣不行要多洗一次。我就問這個病人,我給他喝的湯藥一天 有多少CC?他說不知道,我量了一般的碗,是約128CC,這個病人一天喝三碗水,大約是384CC。一天多喝384CC,但是隔天抽水多出 2000CC,這合理嗎?如果真的身體開始積水應該有幾種症狀像是腳腫、腹腫或不能平躺,可是這位病人一個沒有。多出來的水,哪來的?其實是吃藥後,內臟 吸收水分能力變強,多出來的水是內臟裡有用的水。洗腎是不分好水壞水一律去掉,這對病人是一大傷害,比如說腎過濾尿毒就要有足夠的水,諸君有看過沒水的廢 水處理廠嗎?這種庸醫不啻壞事還嚇到病人,讓病人做了數字的奴隸。
各位,一定要相信你的身體,當身體有問題的時候,身體會告訴你的。數字只是玩弄你的一個工具罷了。注意別做數字的奴隸。
本文歡迎轉載,請註明出處,尊重原著者的創作及心血結晶。